华为年底自产芯片?这个消息只有华为自己不知道...发表时间:2020-08-19 14:34 8月12日,据微博网友爆料,华为即将启动“塔山计划”。 中国华为将在年内准备建设一条完全没有美国技术的45nm芯片生产线,预计年内建成,同时28nm也在合作探索中。 由于美国的大规模封锁制裁,台积电无法再代工华为芯片,导致华为芯片无法生产,华为才在内部开启“塔山计划”。 此前华为消费者业务CEO余承东就宣布,华为将在半导体方面从根技术做起,打造新生态,突破制约创新的瓶颈。
之所以把这个计划取名为塔山计划,可能是因为“塔山”两个字来源于历史上著名的辽沈战役中的“塔山阻击战”。 当时的战斗之惨烈,无法形容。 数千解放军浴血奋战坚守住了塔山,保证了当时主战场的胜利。 所以,“塔山计划”这个名字可能隐含着要坚决挡住对方残酷绞杀的顽强决心,表示中国芯片制造业正面临的艰难道路。 寓意是真的好,这就意味着华为要带领举国之力自己制造芯片了。 可是对于这个计划,华为官方并没有作出正式回应。 连名单中部分公司官方都均明确表示并不清楚相关计划。 结果,反转来了。 爆料中的这个计划实际上根本是子虚乌有…… 爆料的微博博主已经删除原微博,并表示他未做求证就发布了相关消息,希望其他人引以为戒。 可这个莫须有的计划倒是引发了市场的一系列反应,A股被搅得天翻地覆。 8月12日,也就是消息公布的当天,合作名单上的企业之一——芯源微,A股收盘时强势上涨近13%。 说到底,这毕竟是芯片制造业,如果真有任何计划在内部孵化,很可能还处在很初期的阶段,是不可能随便让消息大规模扩散的。 但是,面对中国的芯片荒,华为显然也已经做好了准备。 像华为的天才少年计划、南泥湾计划、Idm计划、任正非连访四所理工科类大学,显然是在对美国芯片封锁进行着一系列的布局。 自去年5月美国宣布紧急状态针对华为后,对华为的技术封锁已经达到了极限。 标志性事件就是——“特朗普限制台积电再给华为提供芯片”。 无论是通讯还是手机,芯片一直是华为的“硬伤”。 引用美资某垄断设备商员工的说法—— 国产芯片短时间内根本无法替代美国货。 不吹不捧,说一个事实—— 你以为一部华为手机只需要一个“芯片”吗? 一部智能手机最起码需要20多个芯片操控,而华为的很多“芯片”都需要外部采购: 包括美国三大巨头的射频芯片、TI的电源管理芯片、索尼的摄像头芯片、韩国的存储芯片等等... 众所周知,华为自研的芯片以“海思”为主。 但“海思”只是一家设计公司,想要把芯片造出来且发挥极强的性能,依然需要靠台积电的代工。 另一个悲观的事实—— 大陆没有“台积电”,只有“富士康”。 芯片是制造精密度的巅峰,需要经过“设计、制造、封装测试”三个环节。 华为即便是设计出惊为天人、震惊世界的高端芯片,没有代工厂,也只能是一张废纸。 芯片制造的投资可以说是“天文数字”。 建两座最新的12寸晶圆厂相当于一座三峡大坝 前阵子,余承东发的朋友圈已经委婉承认了这个事实。 除了动用一座三峡大坝的资金之外,人才也是必不可少的环节。 中国有充沛的理工科人才,华人工程师也在世界顶级芯片领域都占据核心地位。 台积电的梁孟松,博通的陈福阳,英伟达的黄仁勋,AMD的苏姿丰等等... 他们都是华人。 按这个道理,中国应该有数不尽的“人才”不是吗? 但遗憾的是,回流的高级人才远远不够。 大多数华人工程师都不愿意来中国。 截止2019年,在美华人550万,51%华人从事专业技术、管理工作。 美国八大常春藤高校华人教授超过320人。 中国985高校毕业校友20多万在美国高科技企业或者高校工作。 硅谷从事人工智能的华人资深人才有多少呢? 这些人如果回国,能够创造多高的价值? 人才竞争有多激烈,看一看梁孟松入职的台积电和三星就知道。 梁孟松是台湾人,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电机博士,曾在美国芯片大厂AMD工作过几年,直到1992年才回台湾加入台积电,那一年他40岁。 在台积电,他的工作是领导模块开发团队,这是先进工艺的核心。在芯片领域,他个人拥有500多个专利,在台积电的多次工艺升级中,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。 甚至,华为内部的老员工也吐槽: “近几年,博士特招几年年薪都没有变化,这一下不知道要怎样和其他人解释,为什么同样是博士毕业待遇差别这么大?” 我们先看一下任正非的原话:
总结来说就是—— 人才争夺,定义世界标准。 前几年,外国公司花大价钱挖中国人才的时候,很多人给他们扣上“不爱国”的高帽子。 如今,国内企业花大价挖人才的时候,又会被人说“凭什么挣这么多”。 你说凭什么? 有人分析—— “200万这个价钱,等于跟美国学术界和美国工业界抢人了,还肯定是左鹏飞作为华科校友的友情价,实际应该超过200万。” 但遗憾的是,回流的高级人才远远不够。 大多数华人工程师都不愿意来中国。 美国知道人才的价值,任正非和华为同样知道: 有些人,就是能够凭借一己之力,改写历史。 美国恬不知耻的围剿制裁,绝对是丢掉了所有面子也要赢回市场。 但中国企业今天所遭遇的一切,也和整个大时代的洪流息息相关。 对于中国企业而言—— 如何走出富士康的“低利润”模式?如何能拥有自己的核心竞争力? 借用一下微博上的热搜关键词:“产业链国产替代迫在眉睫 ”。 如果不能国产化,许多优秀的产品,比如华为领先全球的麒麟系列芯片在9月15日之后就会无法制造,将成绝版。 这是一件多让人郁闷和惋惜的事情啊。 |